工地現戰國船棺墓60座 盤點等待破解之謎:為何在蒲江?印章何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蒲江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葬 好奢侈 墓主腰佩蜻蜓眼玻璃珠 很神秘 11枚青銅印章印文待解
地點: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
葬具:多為船棺
時期:戰國晚期至秦,文化因素上以巴蜀土著文化為主,另含楚文化和秦文化
文物: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戰國錢幣
11枚青銅印章依次排列,印章上鑄刻的是一些目前尚無法解讀的圖案。
去年年底,在蒲江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葬,並出土了11枚印章,這些印章上的印文是否就是已經消失的古蜀文字?它們攜帶了什麼意義?成都這一最新的重大考古發現,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等待破解的歷史之謎。
戰國船棺墓葬群
面積1萬平方米
已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
2016年9月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蒲江縣縣城中一處商建項目進行文物勘探工作時,探測出大型墓葬群。
經進一步確認,施工範圍內共存戰國船棺墓葬60座,面積達1萬平方米。
9月中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至今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目前,該墓葬群中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戰國錢幣。
出土陶器160餘件,以生活用品為主,有大口釜、圜底罐、豆組合等,另存少量釜甑、盆、壺和罍。
出土銅器共120餘件,多為兵器,包括銅劍、矛、鉞、弩機、箭鏃等,也有一些容器、生產工具,如銅鍪,還有少量銅釜;生產工具主要有削刀和斤。
此外還出土了鐵器共十餘件。
據介紹,在該大型戰國晚期船棺墓葬附近,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曾數次零星出土一些戰國文物。
發掘技術先進
易腐的草編器等得以保護
用「千里眼」探測地下文物
新春之始,在蒲江戰國船棺墓葬群考古現場已經開始新一輪的發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介紹,以往由於保護條件有限,一些文物剛剛離開土壤便很快腐朽了,無法保存下來。
在該墓葬群的發掘中,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人員入駐考古發掘現場,一邊發掘一邊保護,甚至先保護再發掘。
不僅木器,甚至草編器都很好地保存了。
在此次發掘的文物中,有木梳、木几案、草簍、竹筐、竹棺床,還有竹製弓箭。
這些戰國的竹器、草編器皆為考古新發現,且得到很好的保護。
此外,此次發現的兩件鐵斧木柄得以保護,銅弩機臂弓、銅矛柲杆也都保存。
也就是說,今後在博物館中看到這些文物時,木柄部分不是憑想像復原,而是原物。
在該墓葬南端,還出土10竹簍糧食和種子,形態和顏色皆保存較好。
如今的考古學家不僅是「拿著小鏟子挖土」的形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介紹,在此次的墓葬探測中,採用了最先進的地磁探測儀器,相當於為考古工作安上「千里眼」,能夠「看」到埋藏在地下的文物。
待解之謎
印章在頸或腰身
通信還是軍事所需?
日前,《中國國家地理》公布了2月的備選封面,蒲江大型戰國船棺墓葬出土的青銅印章赫然在列。
成都這一最新重大考古發現,帶來了哪些等待破解的謎?
謎一 為何在蒲江?
據介紹,該墓群位於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處於山麓與河流間平壩地帶,地理環境優越。
墓群經嚴格規劃,墓葬多為南北向,狹長形,分四排,每排7-17座不等,墓葬的葬具多為船棺。
根據規格,墓葬可分為大中小三類:大型墓葬墓壙長7-9米、寬1.5-2米,共5座;中型墓葬墓壙長4-6米、寬1-1.5米,共50座,為墓群中的主體。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告訴記者,這些墓葬的時代主要在戰國晚期至秦,也就是電視劇《羋月傳》的背景時期。
比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成都商業街船棺遺址的時代要晚一些,規模和等級雖不如此,但仍是目前四川發現的較大船棺墓葬群。
墓地經過嚴格規劃,應為家族或聚落公共墓地。
墓地在文化因素上以巴蜀土著文化為主,另含較濃厚的楚文化和秦文化因素。
為什麼蒲江會出現大型戰國晚期船棺墓葬?劉雨茂表示,目前四川發現的大型戰國船棺墓葬多出現於交通要道,如廣元;或者有礦產資源的地區,如盛產銅、鐵的滎經。
蒲江位於南方絲綢之路上,有豐富的鹽、鐵資源,在戰國晚期屬於臨邛,墓主很可能是被派去管理礦產資源的貴族。
墓主的身份地位比較高,可見當時政府對戰略資源的重視。
謎二 印章何作用?
考古人員在發掘時發現,一些墓主身上佩帶了一枚或兩枚印章。
在該墓葬群中,共出土印章11枚,以圓形為主,還有砝碼形、山字形、方形,小的如紐扣,大的如竹節。
這些印章佩帶在墓主的頸上和腰上。
這些印章攜帶了什麼意義?印文是已經消失的巴蜀圖語嗎?印章是通信戳印還是軍事印章?單獨使用還是組合使用?目前有一些專家已經對此展開研究。
除了印章,在一處墓葬中還出土了保存完整的玻璃珠串飾,位於串飾中部的蜻蜓眼玻璃珠異常精美,與兩枚巴蜀印章伴出於墓主人腰部附近。
蜻蜓眼玻璃珠原產於埃及,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在當時屬於奢侈品。
不過,在蒲江戰國晚期船棺墓葬群中出土的這些蜻蜓眼玻璃珠,到底是「進口」奢侈品,還是來自中原或楚地的山寨品,尚待研究解謎。
據介紹,墓中還出土了銅鈴、銅璜等裝飾品。
成都晚報記者 汪蘭
分享|成都驚現戰國土豪墓,墓主佩戴埃及玻璃飾品
地點: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墓群:墓葬多為南北向,狹長形,分四排,每排7-17座不等葬具:多為船棺時期:戰國晚期至秦,文化因素上以巴蜀土著文化為主,另含楚文化和秦文化11枚青銅印章依次排列,印章上鑄...
成都蒲江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 墓主佩戴埃及玻璃飾品蜻蜓眼
埃及玻璃飾品蜻蜓眼巴蜀圖語印章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訊(記者 毛玉婷)成都市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商建項目文物勘探中,發現施工範圍共存戰國墓葬60座。從去年9月...
四川:成都蒲江出土戰國船棺 或將破解巴蜀文字之謎
船棺,形如獨木舟,這一獨特葬具在四川境內屢屢出土,成為古代巴蜀墓葬的一大特色。近日,成都蒲江飛虎村的大型船棺葬墓地的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從去年9月勘探發現戰國墓葬群開始,解開巴蜀歷史的密...
蒲江出土60座戰國船棺墓
成都市蒲江縣一樓盤工地發現戰國船棺墓群。原來2000年前,成都和古埃及就有聯繫了!今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主題展覽上,155件(套)古埃及文物與四川公眾見面...
考古發現|現代人都OUT了!戰國時成都人就開始用"LV"了~
今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主題展覽上,155件(套)古埃及文物與四川公眾見面。古埃及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匯,讓人遐想聯翩。而成都最新的一處考古發現更讓人驚訝——...
成都一樓盤工地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
考古發掘現場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 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公布,在去年蒲江的一處商建項目文物勘探工作中,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據介紹,去年9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
蒲江船棺墓群 引出三大懸念
懸念1 船棺墓葬為何屢屢在蒲江被發現?船棺墓葬在船棺發掘之後的墓坑裡,記者發現,墓坑的船棺形狀依然清晰可辨。據現場工作人員李老師介紹,現場發掘的船棺長度從3米到6米。船棺內的隨葬品大多放在墓主腳...
成都蒲江出土戰國船棺 或將破解巴蜀文字之謎
近日,成都蒲江飛虎村的大型船棺葬墓地的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從去年9月勘探發現戰國墓葬群開始,解開巴蜀歷史的密碼就「船載而來」。 蒲江發現戰國墓葬群,考古工作者們正在清理地上的「土坑」。6...
萌化了|蒲江墓葬群驚現古蜀表情包~
巴蜀圖語印章笑成星星眼的表情包↑古人萌萌的趣味→考古新發現昨日,從蒲江縣文體旅局獲悉,蒲江縣飛虎村戰國船棺墓群考古工作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又清理出兩枚巴蜀圖語印章。至此,此次船棺葬墓群已出...
四川蒲江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 墓主佩戴埃及玻璃飾品
埃及玻璃飾品蜻蜓眼巴蜀圖語印章成都市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商建項目文物勘探中,發現施工範圍共存戰國墓葬60座。從去年9月截止今年1月中旬,考古人員共清理出47...
蒲江出土的青銅矛刻「成都」 11枚神秘印章巴蜀圖語仍成謎
蒲江出土的青銅矛,刻有「成都」二字。2015年9月,成都蒲江。一處山麓與河流之間的平壩地帶,考古隊員正在細細地勘探。近5個月後,60座戰國時期風格獨特的船棺墓葬,在成都平原呼之欲出。11枚帶有「...
成都地區首次出土 「成都」銘文青銅矛
蒲江戰國船棺墓葬群的出土,引發廣泛關注,最新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特別為此推出了重磅專題。昨日,該墓葬群考古再爆重大發現——記者從蒲江縣文體廣新局獲悉,經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精心保護清理,在...
成都發現戰國船棺墓群 挖出「巴蜀圖語」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公布,在去年蒲江的一處商建項目文物勘探工作中,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據介紹,去年9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新悅...
穿越古蜀——船棺里的成都密碼
新華社成都5月24日電(記者惠小勇 高蕾 童方)刻有「成都」字樣銘文的青銅矛、絲綢之路舶來品「蜻蜓眼玻璃珠」、巴蜀圖語印章……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人員在成都蒲江縣和青白江區接連發現春秋至...
成都出土戰國船棺內藏「成都」銘文青銅矛
新華社成都2月17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報,近期在蒲江縣出土的大型戰國船棺里又發現了刻有「成都」銘文的青銅矛,為研究戰國時期青銅兵器製造工藝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成都文...
成都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
新華社成都2月8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8日通報,該單位與成都蒲江縣文管所於去年9月在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60座戰國墓群,多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絲綢之路「舶來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飾...
考古新發現:「成都」矛 讓成都的名字提前200年
去年9月,成都蒲江縣飛虎村一處商業項目在開挖過程中,發現了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這些墓葬大多由西向東分四排分布,每排7——17座墓不等,排列有序。據初步考證,這是經過嚴格規劃的墓葬群,且墓主人具有...
成都一樓盤工地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
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公布,在去年蒲江的一處商建項目文物勘探工作中,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 據介紹,去年9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新悅豪庭」商建項目文物勘探...
成都驚現春秋戰國時期大型船棺墓群 進一步揭開古蜀文明神秘面紗
這是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的春秋戰國大型船棺墓群發掘現場(3月3日攝)。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出土文物...
戰國巴蜀船棺中究竟有什麼寶貝?除了成都矛,有的珍寶源於埃及
戰國年間,一種叫船棺的葬俗在四川盆地皇親貴族間流行。所謂船棺,是將死者置於一條船形棺木中,希冀他們的靈魂能隨著河流到達彼岸。在四川蒲江發現的春秋戰國大型船棺墓葬群60座中,墓葬群隨葬品極其豐富,...
成都發現的「戰國蜻蜓眼」或為「中國製造」
「蜻蜓眼」珠,就是類似於蜻蜓複眼造型,以眼睛圖案作為裝飾的圓形玻璃珠。近兩年來,成都考古人員從戰國早中期的青白江雙元村M33墓和戰國晚期的蒲江蒲硯村M4船棺墓中,先後發現了數顆蜻蜓眼玻璃珠飾和...
成都發現70餘座古代墓葬 青銅武器隨葬品佐證古蜀人尚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古蜀先民是崇文還是尚武?史料對此一直缺乏相應記載。不過隨著近年成都考古的推進,戰國時期古蜀墓葬中的武器等隨葬品,卻漸漸勾勒出古蜀先民平時為農,戰時成軍的風俗。8月28...
四川發現數量最多的春秋戰國墓葬群 船棺腰坑內還藏著青銅器具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詳細考古勘探和發掘,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數量最多、揭露面積最大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浮出水面——考古人員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這一時期的古墓葬260餘座,出土上千件珍貴文...
青分享|《國家寶藏》沒看過癮?蒲江這地方的「國家寶藏」送給你~
這個冬天央視《國家寶藏》走紅高高在上的博物館,竟然進軍綜藝界還持續刷屏?至今仍保持著豆瓣9.1的高分如果你還沒來得及欣賞,趕緊往下看!無論是徐徐展開的《千里江山圖》,還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
「青羊新鮮事」成都又一重大考古發現,75座古墓就在小區旁
8月2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成都光華村一建築工地考古成果:考古隊員在青羊區的西城花園小區文物勘探工作中,發現75座古墓,在28座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的土坑墓中,發現了十餘件青銅鉞、矛、劍等...
雙元村出土戰國時期「蜻蜓眼」 證實為中國造玻璃製品
雙元村出土的蜻蜓眼2016年在青白江區雙元村發現的春秋戰國墓葬,被稱為「地下青銅器寶庫」。其實,雙元村不僅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還出土了玻璃製品「蜻蜓眼」。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雙元村33...